馬邊縣紀委通過初步清理發現,一個鄉鎮一年要簽60多項目標責任書。
基層干部道委屈——
“去年簽了多少份目標責任書,我都記不清了,幾乎所有行業部門都簽了,包括森林防火、義務教育、道路安全、食品安全、河長制等等。”
“事情多任務重,這些我們都能克服。但問題是,光給基層規定責任而不賦予對等的職權,讓我們很為難。”
“這么多壓力都堆向基層,出了問題基層干部就要擔責,希望上級能加強對一些行業部門的監管,大家各自把責任義務都做好。”
2月19日,元宵節,樂山市馬邊縣蘇壩鎮場鎮人來人往。場鎮主路一側停滿了小車,另一側有中巴車正在下客,摩托車、大貨車在主路上來往穿梭。
“慢一點,注意避讓行人。”蘇壩鎮安辦工作人員阿巫布哈和一名安全員一起,忙著疏導交通。
“難啊!我們沒有執法權,只能靠一遍遍宣傳勸導。”休息間隙,阿巫布哈小聲抱怨。“路政、交警為啥不來?”記者追問。阿巫布哈搖搖頭,“縣交警隊就那么點人,哪里忙得過來?只有我們自己來。”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像阿巫布哈這樣因為各類基層事務淘神費力的基層干部并不鮮見。其中,一些原本屬于上級部門的職責,卻以“屬地管理”之名被“甩”給基層。事實上,這樣的“鍋”不好接,一不留神還容易“犯錯誤”。
□記者 伍力 文/圖
一紙“目標責任書”監管責任“甩”基層
◎平均一個鄉鎮一年要簽60多項目標責任書。而光給基層規定責任卻不賦予對等的職權,使得基層落實種種職責時底氣不足
上午抓完道路安全,下午原定走訪貧困戶,可阿巫布哈的計劃不一定能成行,“每天下午都要在辦公室干活,只有等干完了才知道有沒有富余時間。”
這是怎么回事?原來,阿巫布哈每天都要登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按規定錄入一定數量的信息。“這是市上安排的任務,納入了目標考核。去年我們這項考核在縣上排名靠后,現在只能天天錄。”阿巫布哈說,這項工作耗時費力,他寧愿多出去跑跑。
不光是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管理……這些都是“甩”給鎮安辦的責任。“可是我們安辦就4個人,除去分管領導和兩名兼職安全員,就我一個工作人員,很多工作確實干不完。”阿巫布哈說。
蘇壩鎮鎮長阿余伍伍也很無奈。“去年簽了多少份目標責任書,我都記不清了,幾乎所有行業部門都簽了,包括森林防火、義務教育、道路安全、食品安全、河長制等等。”阿余伍伍說,蘇壩鎮有6個村58個小組,多條國道省道穿境而過,境內大部分是彝族同胞,“各類事務繁重,全鎮工作班子滿打滿算就31人,還借調出去幾人,工作開展捉襟見肘。”
“事情多任務重,這些我們都能克服。但問題是,光給基層規定責任而不賦予對等的職權,讓我們很為難。”蘇壩鎮黨委書記蘇曉明坦言,由于權責不對等,他們在監管、督辦、落實種種職責時顯得底氣不足。“譬如有居民違規用宅基地修建牛羊圈,有的甚至都修到公路邊了,可是鎮國土所沒有執法權,我們只能好言相勸,讓他們整改。這種情況,其實需要農業、環保、路政等部門一起聯合執法。”蘇曉明說。
采訪中,有基層干部告訴記者,一些職能部門通過一紙“目標責任書”,就把監管責任“甩”給了基層,而基層就算想盡職盡責,也由于人手不足、專業知識缺乏等原因束手無策。馬邊縣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初步清理發現,平均一個鄉鎮一年要簽60多項目標責任書,職能部門工作轉嫁給鄉鎮的現象較為突出。
轉嫁責任出問題“背鍋”干部有委屈
◎有的鄉鎮街道還會把任務又傳導到村社一級,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使得基層監管乏力,甚至出現了外行監管內行的現象
既然簽了“目標責任書”,出了問題就要追責。記者了解到,有的職能部門把工程質量和技術監管以屬地管理為名轉嫁給鄉鎮,而鄉鎮由于專業力量不足難以盡責,還真就為此“背了鍋”。
2017年,馬邊在全縣20個鄉鎮繼續實施彝家新寨住房建設項目。蘇壩鎮共有64戶貧困戶通過彝家新寨建房驗收,享受財政補貼資金。可是有關部門檢查發現,這些房屋建設質量不達標。按照要求,彝家新寨住房主體墻面必須要達到24厘米的厚度,也就是所謂的“二四墻”,但檢查組發現有的村民新房是“一八墻”,還有“一二墻”,與標準厚度相去甚遠。
阿余伍伍是當時的項目建設驗收小組組長,說來他也有“苦衷”。“啥是地圈梁?鋼筋要打多少根?包括我在內的鎮村干部都不懂,看了個大概就驗收了。”記者了解到,鄉鎮在驗收完成之后若覺得沒有問題,就給縣扶貧移民局報告,由縣扶貧移民局再組織住建等相關部門對農戶建房情況進行抽查驗收,而不論鄉鎮或縣上,在項目監管中都存在沒有走到位的情況。對此,有關部門已啟動追責程序。
“心里有沒有委屈?”“當然有。”面對記者提問,阿余伍伍交了底,“這么多壓力都堆向基層,出了問題基層干部就要擔責,希望上級能加強對一些行業部門的監管,大家各自把責任義務都做好。”
記者走訪了解到,包括農村危房改造、通村公路修建等,當地鄉鎮都承擔了具體的專業監管職能。一位基層村社干部坦言,有的鄉鎮街道還會把任務又傳導到村社一級,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使得基層監管乏力,甚至出現了外行監管內行的現象。
針對濫用屬地管理問題,省紀委于今年初出臺文件明確將其作為集中整治的5類突出問題之一,還提出了3項具體措施。馬邊縣也正按省、市的部署積極行動,目前,當地正在清理權責清單,結合機構改革進一步完善相關方案,固化鄉鎮和部門權責。同時,通過縣招鄉(鎮)用方式充實鄉鎮人員,重點充實項目部門技術力量。馬邊縣還明確,要整合監督力量,創新監督方式,加強濫用屬地管理問題的日常監督,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失職瀆職、責任轉嫁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責問責。
及時評
少甩一些包袱,多擔一份責任
□記者 伍力
記者調查了解到,一些地方濫用屬地管理的現象還不少,危害也不小。尤其在當下,脫貧攻堅、環保整治、安全生產等工作疊加,基層工作人員“5+2”“白加黑”現象屢見不鮮,再以屬地管理為名把責任“甩”給鄉鎮,不但給基層工作增負,還會寒了不少基層干部的心。長此以往,行政效能難以提升,政府相關部門也會失了口碑和民心。
怎么治?首先是上級部門要轉作風。“屬地管理”不是一個筐,不能把什么責任都往里面裝。有的部門習慣于“甩鍋”“丟包袱”的背后,還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之風在作祟,給了“不作為”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是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只有干好本職工作,才能發揮屬地管理應有之義。須知,在“屬地管理”之外,還有“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
其次要厘清權責。要正確處理行業主管與屬地管理的關系,做到權責一致。哪些責任是主管部門承擔?哪些可以下放給鄉鎮?哪些可以共同承擔?這些需要在法律框架內,結合各地具體情況條條厘清。厘清責任后,還要下放相應權限,讓基層真正接得住擔得起,確保權限規范承接、有序運轉。
整治濫用屬地管理問題,還需久久為功。濫用屬地管理涉及多個層級多個部門,有的地方過去“甩鍋”成了慣性,加之整改事項多、難度大,因此治理整改需要長期堅持。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把濫用屬地管理問題納入日常監督,通過清理整治切實減輕基層干部負擔。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吳秋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馬邊縣紀委通過初步清理發現,一個鄉鎮一年要簽60多項目標責任書。
基層干部道委屈——
“去年簽了多少份目標責任書,我都記不清了,幾乎所有行業部門都簽了,包括森林防火、義務教育、道路安全、食品安全、河長制等等。”
“事情多任務重,這些我們都能克服。但問題是,光給基層規定責任而不賦予對等的職權,讓我們很為難。”
“這么多壓力都堆向基層,出了問題基層干部就要擔責,希望上級能加強對一些行業部門的監管,大家各自把責任義務都做好。”
2月19日,元宵節,樂山市馬邊縣蘇壩鎮場鎮人來人往。場鎮主路一側停滿了小車,另一側有中巴車正在下客,摩托車、大貨車在主路上來往穿梭。
“慢一點,注意避讓行人。”蘇壩鎮安辦工作人員阿巫布哈和一名安全員一起,忙著疏導交通。
“難啊!我們沒有執法權,只能靠一遍遍宣傳勸導。”休息間隙,阿巫布哈小聲抱怨。“路政、交警為啥不來?”記者追問。阿巫布哈搖搖頭,“縣交警隊就那么點人,哪里忙得過來?只有我們自己來。”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像阿巫布哈這樣因為各類基層事務淘神費力的基層干部并不鮮見。其中,一些原本屬于上級部門的職責,卻以“屬地管理”之名被“甩”給基層。事實上,這樣的“鍋”不好接,一不留神還容易“犯錯誤”。
□記者 伍力 文/圖
一紙“目標責任書”監管責任“甩”基層
◎平均一個鄉鎮一年要簽60多項目標責任書。而光給基層規定責任卻不賦予對等的職權,使得基層落實種種職責時底氣不足
上午抓完道路安全,下午原定走訪貧困戶,可阿巫布哈的計劃不一定能成行,“每天下午都要在辦公室干活,只有等干完了才知道有沒有富余時間。”
這是怎么回事?原來,阿巫布哈每天都要登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按規定錄入一定數量的信息。“這是市上安排的任務,納入了目標考核。去年我們這項考核在縣上排名靠后,現在只能天天錄。”阿巫布哈說,這項工作耗時費力,他寧愿多出去跑跑。
不光是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管理……這些都是“甩”給鎮安辦的責任。“可是我們安辦就4個人,除去分管領導和兩名兼職安全員,就我一個工作人員,很多工作確實干不完。”阿巫布哈說。
蘇壩鎮鎮長阿余伍伍也很無奈。“去年簽了多少份目標責任書,我都記不清了,幾乎所有行業部門都簽了,包括森林防火、義務教育、道路安全、食品安全、河長制等等。”阿余伍伍說,蘇壩鎮有6個村58個小組,多條國道省道穿境而過,境內大部分是彝族同胞,“各類事務繁重,全鎮工作班子滿打滿算就31人,還借調出去幾人,工作開展捉襟見肘。”
“事情多任務重,這些我們都能克服。但問題是,光給基層規定責任而不賦予對等的職權,讓我們很為難。”蘇壩鎮黨委書記蘇曉明坦言,由于權責不對等,他們在監管、督辦、落實種種職責時顯得底氣不足。“譬如有居民違規用宅基地修建牛羊圈,有的甚至都修到公路邊了,可是鎮國土所沒有執法權,我們只能好言相勸,讓他們整改。這種情況,其實需要農業、環保、路政等部門一起聯合執法。”蘇曉明說。
采訪中,有基層干部告訴記者,一些職能部門通過一紙“目標責任書”,就把監管責任“甩”給了基層,而基層就算想盡職盡責,也由于人手不足、專業知識缺乏等原因束手無策。馬邊縣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初步清理發現,平均一個鄉鎮一年要簽60多項目標責任書,職能部門工作轉嫁給鄉鎮的現象較為突出。
轉嫁責任出問題“背鍋”干部有委屈
◎有的鄉鎮街道還會把任務又傳導到村社一級,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使得基層監管乏力,甚至出現了外行監管內行的現象
既然簽了“目標責任書”,出了問題就要追責。記者了解到,有的職能部門把工程質量和技術監管以屬地管理為名轉嫁給鄉鎮,而鄉鎮由于專業力量不足難以盡責,還真就為此“背了鍋”。
2017年,馬邊在全縣20個鄉鎮繼續實施彝家新寨住房建設項目。蘇壩鎮共有64戶貧困戶通過彝家新寨建房驗收,享受財政補貼資金。可是有關部門檢查發現,這些房屋建設質量不達標。按照要求,彝家新寨住房主體墻面必須要達到24厘米的厚度,也就是所謂的“二四墻”,但檢查組發現有的村民新房是“一八墻”,還有“一二墻”,與標準厚度相去甚遠。
阿余伍伍是當時的項目建設驗收小組組長,說來他也有“苦衷”。“啥是地圈梁?鋼筋要打多少根?包括我在內的鎮村干部都不懂,看了個大概就驗收了。”記者了解到,鄉鎮在驗收完成之后若覺得沒有問題,就給縣扶貧移民局報告,由縣扶貧移民局再組織住建等相關部門對農戶建房情況進行抽查驗收,而不論鄉鎮或縣上,在項目監管中都存在沒有走到位的情況。對此,有關部門已啟動追責程序。
“心里有沒有委屈?”“當然有。”面對記者提問,阿余伍伍交了底,“這么多壓力都堆向基層,出了問題基層干部就要擔責,希望上級能加強對一些行業部門的監管,大家各自把責任義務都做好。”
記者走訪了解到,包括農村危房改造、通村公路修建等,當地鄉鎮都承擔了具體的專業監管職能。一位基層村社干部坦言,有的鄉鎮街道還會把任務又傳導到村社一級,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使得基層監管乏力,甚至出現了外行監管內行的現象。
針對濫用屬地管理問題,省紀委于今年初出臺文件明確將其作為集中整治的5類突出問題之一,還提出了3項具體措施。馬邊縣也正按省、市的部署積極行動,目前,當地正在清理權責清單,結合機構改革進一步完善相關方案,固化鄉鎮和部門權責。同時,通過縣招鄉(鎮)用方式充實鄉鎮人員,重點充實項目部門技術力量。馬邊縣還明確,要整合監督力量,創新監督方式,加強濫用屬地管理問題的日常監督,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失職瀆職、責任轉嫁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責問責。
及時評
少甩一些包袱,多擔一份責任
□記者 伍力
記者調查了解到,一些地方濫用屬地管理的現象還不少,危害也不小。尤其在當下,脫貧攻堅、環保整治、安全生產等工作疊加,基層工作人員“5+2”“白加黑”現象屢見不鮮,再以屬地管理為名把責任“甩”給鄉鎮,不但給基層工作增負,還會寒了不少基層干部的心。長此以往,行政效能難以提升,政府相關部門也會失了口碑和民心。
怎么治?首先是上級部門要轉作風。“屬地管理”不是一個筐,不能把什么責任都往里面裝。有的部門習慣于“甩鍋”“丟包袱”的背后,還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之風在作祟,給了“不作為”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是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只有干好本職工作,才能發揮屬地管理應有之義。須知,在“屬地管理”之外,還有“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
其次要厘清權責。要正確處理行業主管與屬地管理的關系,做到權責一致。哪些責任是主管部門承擔?哪些可以下放給鄉鎮?哪些可以共同承擔?這些需要在法律框架內,結合各地具體情況條條厘清。厘清責任后,還要下放相應權限,讓基層真正接得住擔得起,確保權限規范承接、有序運轉。
整治濫用屬地管理問題,還需久久為功。濫用屬地管理涉及多個層級多個部門,有的地方過去“甩鍋”成了慣性,加之整改事項多、難度大,因此治理整改需要長期堅持。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把濫用屬地管理問題納入日常監督,通過清理整治切實減輕基層干部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