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選稻穗。
涼山生態文旅資源絢麗多彩、獨樹一幟,近年來,越西將把旅游作為全州國民經濟的首位產業來謀劃推進,全面實施“全域旅游”戰略,著力旅游產業全區域、全產業、全業態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越西也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全力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
9月8日,2016年首屆越西·普雄鄉村文化旅游之賞成昆縣上最美梯田暨“嘗新米”節在普雄鎮爾各村隆重舉行。
普雄鎮位于越西縣東南部,這里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成昆鐵路穿鎮而過,沿途梯田美景讓人贊不絕口;這里彝族風情濃厚,“阿以幕格”(彝族兒童節)、“車史則”(嘗新米)、彝族服飾、銀飾加工等文化旅游資源異彩紛呈。近年來,普雄鎮緊緊圍繞“搭建致富平臺強脫貧、培育特色產業促增收、改善基礎設施換新顏”的思路,搶抓“1+X”生態產業,不斷拓展民俗文化旅游,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構建致富增收新的增長點。
越西縣希望把這次文化旅游節辦成交流的盛會、歡樂的盛會。通過盛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豐富全鎮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來這里觀光旅游,進一步讓愛我家鄉、愛我普雄的樸素情懷植根廣大群眾心中,凝聚民心士氣,激發創業熱情,不斷推動普雄鎮脫貧攻堅的步伐。
活動進行了精彩的文藝表演正。舞蹈《彝家新米》演繹了彝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讓人會味于那美好的傳說,彝族克智用群眾最易接受的方式解讀了脫貧攻堅的各項政策,《讓心靈脫貧》則表達了彝族同胞在新時代的感召下,不等不靠,對物質和精神文化脫貧的強烈愿望……一個個精心編排的節目帶給大家一場視覺盛宴。
看表演、嘗新米、品民俗,在歡慶節日的同時,也更堅定了普雄正加快鄉村旅游的信心和決心。
文/圖 記者 陳坤 江瀅
〉〉〉相關鏈接
普雄梯田
普雄梯田位于越西縣普雄和東西兩岸的半山腰,規模達1000余畝,成昆鐵路、國道G245穿田而過,為觀景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鎮境內成片的梯田,縱橫密布,櫛次鱗比,層出不窮。梯田的線條,婉約曼妙,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如少女游弋,柔情萬鐘;梯田的形狀,或如片片魚鱗,或如恐龍脊骨,或如漩渦漣漪,或如木刻浮雕,那不規則的梯田曲線,和著山風輕輕搖曳,似乎在低吟著田園交響曲。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胸襟開闊,仿佛置身天堂仙境。
嘗新米
嘗新米,彝語為“車史則”,是彝族的一個重要節日。每年稻谷初黃的仲秋時節,彝族家“嘗新節”便如約而至。穿戴一新的大媽大嬸、姑娘媳婦身背竹編背簍,到稻田采選早熟、豐盈的稻穗,用刀剔下稻谷,經過炒制,在石臼去谷皮后變成米粒,煮成香噴噴的米飯,同時殺雞宰鴨,舉行家宴,初享用辛勤汗水換來的勞動果實。宴前,要祭祖先,再讓家狗嘗過新米后,再按輩分大小依次嘗米,之后,家宴才正式開始。
傳說,古時候人間沒有水稻,狗跋山涉水到“百草結稻穗,稻谷金燦燦,蒿枝結花椒,花椒紅艷艷”的“詩母恩哈”(祖界),在谷種上打滾,渾身上下沾滿了谷粒,回到人間后,谷粒從狗尾巴上抖落下來,落在田里。秋天稻谷成熟了,人們嘗食后,感覺十分香甜可口,于是開始播種稻谷,水稻就這樣開始落地生根,不斷繁衍開來。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吳秋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采選稻穗。
涼山生態文旅資源絢麗多彩、獨樹一幟,近年來,越西將把旅游作為全州國民經濟的首位產業來謀劃推進,全面實施“全域旅游”戰略,著力旅游產業全區域、全產業、全業態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越西也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全力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
9月8日,2016年首屆越西·普雄鄉村文化旅游之賞成昆縣上最美梯田暨“嘗新米”節在普雄鎮爾各村隆重舉行。
普雄鎮位于越西縣東南部,這里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成昆鐵路穿鎮而過,沿途梯田美景讓人贊不絕口;這里彝族風情濃厚,“阿以幕格”(彝族兒童節)、“車史則”(嘗新米)、彝族服飾、銀飾加工等文化旅游資源異彩紛呈。近年來,普雄鎮緊緊圍繞“搭建致富平臺強脫貧、培育特色產業促增收、改善基礎設施換新顏”的思路,搶抓“1+X”生態產業,不斷拓展民俗文化旅游,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構建致富增收新的增長點。
越西縣希望把這次文化旅游節辦成交流的盛會、歡樂的盛會。通過盛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豐富全鎮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來這里觀光旅游,進一步讓愛我家鄉、愛我普雄的樸素情懷植根廣大群眾心中,凝聚民心士氣,激發創業熱情,不斷推動普雄鎮脫貧攻堅的步伐。
活動進行了精彩的文藝表演正。舞蹈《彝家新米》演繹了彝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讓人會味于那美好的傳說,彝族克智用群眾最易接受的方式解讀了脫貧攻堅的各項政策,《讓心靈脫貧》則表達了彝族同胞在新時代的感召下,不等不靠,對物質和精神文化脫貧的強烈愿望……一個個精心編排的節目帶給大家一場視覺盛宴。
看表演、嘗新米、品民俗,在歡慶節日的同時,也更堅定了普雄正加快鄉村旅游的信心和決心。
文/圖 記者 陳坤 江瀅
〉〉〉相關鏈接
普雄梯田
普雄梯田位于越西縣普雄和東西兩岸的半山腰,規模達1000余畝,成昆鐵路、國道G245穿田而過,為觀景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鎮境內成片的梯田,縱橫密布,櫛次鱗比,層出不窮。梯田的線條,婉約曼妙,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如少女游弋,柔情萬鐘;梯田的形狀,或如片片魚鱗,或如恐龍脊骨,或如漩渦漣漪,或如木刻浮雕,那不規則的梯田曲線,和著山風輕輕搖曳,似乎在低吟著田園交響曲。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胸襟開闊,仿佛置身天堂仙境。
嘗新米
嘗新米,彝語為“車史則”,是彝族的一個重要節日。每年稻谷初黃的仲秋時節,彝族家“嘗新節”便如約而至。穿戴一新的大媽大嬸、姑娘媳婦身背竹編背簍,到稻田采選早熟、豐盈的稻穗,用刀剔下稻谷,經過炒制,在石臼去谷皮后變成米粒,煮成香噴噴的米飯,同時殺雞宰鴨,舉行家宴,初享用辛勤汗水換來的勞動果實。宴前,要祭祖先,再讓家狗嘗過新米后,再按輩分大小依次嘗米,之后,家宴才正式開始。
傳說,古時候人間沒有水稻,狗跋山涉水到“百草結稻穗,稻谷金燦燦,蒿枝結花椒,花椒紅艷艷”的“詩母恩哈”(祖界),在谷種上打滾,渾身上下沾滿了谷粒,回到人間后,谷粒從狗尾巴上抖落下來,落在田里。秋天稻谷成熟了,人們嘗食后,感覺十分香甜可口,于是開始播種稻谷,水稻就這樣開始落地生根,不斷繁衍開來。